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名人生平.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名人生平. Show all posts

Friday, March 16, 2012

緬甸首批十二門徒

吳諾紀念教堂(U Naw Church, Yangon )
1. 吳諾(U Naw) ——第一位信徒
緬甸教會歷史上第一位接受洗禮的基督門徒.

2. 吳彼亞(U Pia)
1819年7月23日接受洗禮.

3. 吳達臘(U Thar la)
1819/7/23同吳皮亞接受洗禮。

4. 吳水北(U Shwe Bei)——第一位緬甸傳道
於1820/4/2決志信主並接受洗禮。

5. 吳面亞(U Myat Ra)
在1820年7月接受洗禮.

6. 吳達亞(U Tha Ra)
關於吳達亞的資料已無法考究

緬甸第一位牧師:吳搭恩(U Thar Aye)
7. 吳紐蛻(U Nyo tui)
吳紐蛻是吳達臘的親戚,他妻子名叫瑪拜。

8. 吳軌U Gue
1820/6/16接受洗禮。

9. 朵命喇(Daw Min La)
教會歷史上帝第一位接受洗禮的女性.

10. 吳水濃(U Shwe ngong)
吳水濃就是耶德遜的緬語教師.

11. 吳鷹(U In)—— 緬甸第二位牧師
於1821/3/4接受洗禮.

12. 吳搭恩(U thar Aye)——緬甸第一位牧師
緬甸教會歷史上成了第一位牧師,1822/8/20同其他四位信徒接受耶德遜的洗禮。

Wednesday, November 30, 2011

耶德遜 Adoniram Judson

Adoniram Judson

兩百年前,美國公理會差會(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ABCFM)差派第一批宣教士到海外宣教,這批宣教士有5位,及他們各自的太太,其中一名叫耶德遜。耶德遜從小是個聰明人,而且他的原文非常的好,當時他才24歲,剛剛結婚,他太太才23歲,他太太在家鄉是出了名的美女,人際、語言能力很強。

這年輕的夫婦在1813年踏入了緬甸這塊土地,緬甸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陌生、奇特又神秘的國家,緬甸與美國文化、環境等等的差異非常大,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完全不相干的語系,再加上惡劣的環境,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可是他們就留在緬甸做開荒的工作。

耶德遜在那裡努力學習緬語和緬文,同時努力傳福音,緬甸是佛教國家,文化和信仰融合在一起,因此非常不容易傳福音,他們傳了7年才有一個人信主,之後陸續才有人信主。

他們在緬甸生了3個孩子在,可是因為環境惡劣、醫藥設備差,因此,他這三個孩子都活不到10歲就死了,不久他太太也病死在緬甸。

耶德遜遭遇這些艱苦的事他還是繼續在緬甸傳福音,耶德遜也曾被當地人迫,也被當地政府關押在惡名昭彰的牢房裡,被倒立吊起來的。

他太太去世十多年後,與一個在緬甸工作的美國宣教士結婚,他們生了幾個孩子,其中也有幾個孩子也都死在那裡,這太太後來也病逝,他還是沒有灰心,繼續在那裡傳福音,一直到年老。

年老的時候因為身體真的太差,同工們建議回美國醫病,他真的去了美國醫病,可是就在他回美國的途中在船上去世,人們為他進行海葬,他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

這位美國宣教先鋒耶德遜受盡一切的苦,死無葬身之地、一生沒有什麼享受,從人的角度看起來很失敗。

可是因為『他看見人靈魂的需要』,最後『他得到了人的靈魂』現在緬甸基督徒就是他的紀念碑,就是他傳福音的成果。現在緬甸人在使用的官方聖經就是他翻譯,他不只翻譯了緬文聖經,帶領緬甸人歸主,也翻譯了緬甸第一本英緬詞典與緬英詞典,成為緬甸和後來要學習緬文之外國人的極大的貢獻。

耶德遜研究:按這裡!

安娜 耶德遜

翁叁蘇姬


全球爭取民主與和平、反對軍權統治的象徵

生平簡介:

生於緬甸仰光,緬甸國父之女兒,緬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家,全國民主聯盟的創辦人兼總書記。1990年帶領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大選的勝利,但選舉結果被軍政府作廢。1990年獲得薩哈羅夫獎,翌年又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其後21年間她被軍政府斷斷續續軟禁於其寓所中長達15年,2010年美國《時代雜誌》將她列在『史上十大政治犯』首位。於2010年11月13日緬甸大選後終於獲釋。

教育背景:
1947年,她父親翁山將軍為了緬甸獨立而與英國談判,同年卻為政敵所暗殺。1960年,隨出任印度大使的母親前往印度。在印度中學畢業後入英國牛津大學聖休學院(St Hugh's College),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主修經濟、哲學與政治。並在此認識了她的丈夫阿里斯(Michael Aris),婚後育有兩個孩子。她及後在倫敦大學的亞非學院修畢博士課程。

曾獲獎項:
# 拉夫托獎 (1990)
# 薩哈羅夫獎 (1990)
# 諾貝爾和平獎 (1991)
#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獎 (1992)
# 帕爾梅獎 (2005)
#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年度最佳政治人物獎(2011)

相關中文書籍
《翁山蘇姖》The Lady and the Peacock
相關英文書籍














































相關電影
The Lady 《以愛之名》









今晚故事:楊紫瓊演活翁山蘇姬


其他:




辛西雅醫生

辛西雅醫生——在泰緬邊境成立醫院救援緬甸難民的醫生,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生平
辛西雅醫生畢業於仰光大學之後曾在位於當時緬甸首都內的數間醫院服務,她曾服務於北歐卡拉帕醫院(North Okkalapa General Hospital)。
在1988年8月8日,現任的緬甸軍政府下令歐卡帕拉的軍隊對當地抗議學生進行掃射並槍殺眾多無辜百姓,辛西雅醫生因此便與眾多學生一同逃往泰國邊境。隔年2月,辛西雅醫生便在美索的郊區為來自緬甸的難民建立起一間小型的診所,此即梅道診所。今日,梅道診所每年為將近十萬名的病人診療,從木板搭建出診所的草創時期至今日的小具規模,今日在梅道診所裡已有超過百名的工作者,他們純粹依靠外界捐款以維持其營運。
影響
辛西雅醫生常受尊稱為緬甸的德蕾莎修女,她曾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並曾因她的事蹟而數度獲得極具殊榮的獎項,其中包括了麥格塞塞獎 以及具有醫療諾貝爾獎之稱的喬那森曼全球健康人權獎(Jonathan Mann Award for Global Health and Human Rights)。2003年她獲選為亞洲時代雜誌之年度女英雄。2007年,前往台灣領取台灣民主基金會頒發之亞洲民主人權獎項。

吳丹 U Thant


吳丹(U Thant):聯合國第三任秘書長(是第一位亞洲人在聯合國擔任秘書長之職)

吳丹-1909年1月22日生於緬甸班德瑙,父親是富有的地主和磨米廠主。吳丹早年就讀於仰光大學,1928年因其父去世輟學回鄉,在家鄉馬烏賓地區班德瑙的國立中學任教。 1931年出任該校校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先後任新聞局長(1947年)、廣播局長(1948年)和政府新聞部秘書(1949年)。

1952年至1953年任緬甸駐聯合國代表,1953年起任總理辦公室主管規劃的秘書,1957年至1961年任緬甸常駐聯合國代表,1959年曾任聯合國大會副主席。 1961年9月,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因飛機失事身亡後,同年11月3日,吳丹出任聯合國代理秘書長。 1962年11月30日,他當選為聯合國第三任秘書長,1966年連任。 1972年1月1日任期屆滿後退休。在任職期間,他曾調解過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1965年印巴爭端和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

1974年11月25日,吳丹因患癌症在紐約去世。

以愛傳承更新的教會——從馬太福音看教會

弟兄姐妹平安! 歡迎來到神的面前,一起來敬拜,一起學習神的話,一起讓我們的教會教會成為教會。 回到我們一直學習的問題:「教會是什麼?」、「教會應該是什麼?」、「教會在世上的目的又是什麼?」、「怎樣的特質才能讓教會像個教會」。這是我們教會一直在學習的真理,也是我們教會的使命。作...